PE、PP和PVC管挤出成型质量问题分析
添加时间:2022-6-22 录入:本站 来源:原创
一、管材圆周截面壁厚尺寸误差大
(1)成型模具中的口模与芯棒装配后同心度精度差,使两零件间的熔料流道间隙不均匀。应调整两零件的同心度精度。
(2)PP、PVC、PE管材挤出生产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圆周截面壁厚尺寸误差超差现象。这是由于调节口模与芯棒间隙的调节螺钉出现了松动,注意调节螺钉的紧固。
二、管材的纵向截面壁厚尺寸误差大
(1)管坯的运行牵引速度不稳定,应检修牵引机的传动系统,保证牵引机平稳运行。
(2)机筒加热温度波动大,造成挤出熔料量不稳定;螺杆工作转速不稳定也同样使挤出熔料量不一致,结果使管材的纵向截面壁厚不均。温度波动大应检修电阻加热系统,螺杆转速不稳定应检修传动系统。
三、管材发脆
(1)原料塑化质量没达到要求(包括原料塑化不均匀,原料塑化温度低)。应适当提高原料塑化温度,必要时应重新选择螺杆结构。
(2)原料中水分或挥发物过多,应对原料进行干燥处理。
(3)口模与芯棒间的平直段尺寸过小,使管坯成型有较明显的纵向熔料结合线,而使PE、PVC管材发脆。应修改模具结构。
(4)原料中填充料量比例过大也是使管材发脆的一个因素,应修改原料配方。
(5)成型模具的压缩比偏小,应适当提高成型模具对熔料成型的压缩比。
四、管材外表面粗糙无光泽
(1)成型模具中的口模部位温度控制不合理,过高或过低的工艺温度都会影响管的外表面质量。应适当调节口模温度。
(2)口模内表面粗糙或有残存料。应及时拆卸模具,修光口模的工作面。
五、管材的内表面粗糙
(1)成型模具中芯棒的平直部分长度不足或温度偏低。应适当改进模具结构,延长平直段尺寸。
(2)模具的压缩比小,使管内表面有纵向熔料结合线。应改进模具结构,提高压缩比。
(3)螺杆的温度过高,应适当降温。挤出PVC料时,螺杆降温用导热油温度控制在90℃左右。
(4)注意原料中的水分或挥发物含量高也会影响管材内表面质量。必要时应对原料进行干燥处理。
(5)大规格模具的芯棒温度应控制在150℃(用PVC原料时)左右,可改善管材内表面成型质量。
六、管表面有小黑点或小白点及鱼眼现象
(1)原料中杂质过多。应在机筒前加过滤网,如有过滤网,可能是过滤网损坏,应更换。
(2)原料中有不易塑化的鱼眼或少量低分子量化合物。必要时因更换原料。
(3)成型模具内有滞料区,少量原料分解。应修光模具,清除残料。
七、管材表面有条纹或划痕
(1)成型模具中的口模表面划伤或挂料。应修光口模够工作面,清除残料。
(2)真空定径套的小圆孔分布不合理或孔径规格不统一,出现微型条纹。应改进定径套抽真空孔的位置。
【返回 】
相关内容
![]() |
2022-9-16 |
![]() |
2022-8-2 |
![]() |
2022-6-22 |
![]() |
2022-5-30 |
![]() |
2022-5-30 |
![]() |
2022-5-24 |
